品牌大数据分析管理平台

微信客服

INC指数 > 公共品牌 > 莒南花生
公共品牌-莒南花生

网络传播影响力指数(INC指数):426.81(理论极限值1000)

莒南花生排名(7月公共品牌类别INC指数):

莒南花生品牌声量指数(7月):52.20(理论极限值100)

莒南花生人气指数(7月):31.50(理论极限值100)

评价维度
基础数据
数据为0
全网声量 条
客户端
网站
微信
微博
视频
论坛
数字报
数据为0
*单位:条
数据为0
*全网信息量:反映评测单元品牌信息传播广度的强弱,全网信息量越大,代表评测单元的传播广度越高
*社交平台信息量:反映评测单元传播热度的强弱,社交平台信息量越大,代表评测单元的传播热度越高
*搜索引擎原始数据:反映评测单元网络关注度强弱,原始数据越大,代表品牌信息的网络关注度越高
AI数据分析
基础信息
名称 莒南花生 品类 油料-食用油料作物产品 地理位置 山东省临沂市莒南县
标志 地理标志农产品 特色 个大粒饱、口感脆甜,营养丰富
简介 莒南花生,山东省临沂市莒南县特产,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。莒南多丘陵,地势高,土质多为沙砾土,土壤通透性能好,适宜花生种植。莒南花生个大粒饱,富含蛋白质,维生素E、维生素B等,品种以大花生为主。同时,先后引进推广了中国一大批优质良种。2008年选育的特大果花生“科花一号”,通过了山东省农作物审定委员会的审定,填补了中国特大果花生新品种空白。2010年4月2日,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“莒南花生”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。
产业布局 莒南花生的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为山东省莒南县境内。主要涉及莒南县的朱芦、团林、坪上、文疃、涝坡、坊前、壮岗、洙边、相邸、相沟、板泉、石莲子、汀水、大店、十字路等18个乡镇,共计723个行政村。地理坐标为:东经118°33'—119°11',北纬35°06'—35°24',海拔为60—400米之间。
历史文化 花生原产于南美州,明代传入莒南。最早传入的是小花生,称龙生形;清末又传入大花生,也叫洋花生。据《重修莒志》记载:“落花生,有名长生果,旧唯有小者,清光绪间始传入大者,曰洋花生,岭地沙土皆艺之,易生多获,近为出口之大宗”。莒南县种植花生有着悠久的历史,在光绪年间,便引入大花生种植。1957年,县种子站从文登县、栖霞县购进1.5万千克伏花生、文登大粒墩、栖霞花抱鸡等优良品种,安排在团林、大山、许口、洙边、坪上等地集中繁育。1961年,山东省花生研究所来莒南县团林公社安前大队驻点,无偿地提供了蓬莱一窝猴、临清小麻叶、官家庄半蔓等10余个品种进行区域试验。1963年秋,县种子站开始收购伏花生1.25万千克,向全县进行推广。同时还在农村开展了以60千克普通花生换取50千克伏花生果的互换活动。同年大兴1号早熟粒种在大山、坪上、团林、洙边、相沟等地引进种植。1965年,县农技站从临沂地区农科所引进少量的临花1号(反修1号)、临花2号(反修2号)试验种植。1969年,县种子站从江苏省赣榆县种子站引进徐州68—4、徐系1号、临花1号、临花2号、半站秧、小麻叶等良种为搭配品种。1979年3月21日,山东省人民政府在青岛召开外贸出口会议,在这次会议上,由莒南县农业局农艺师谭正晓于1964年用“小麻叶与伏花生”杂交育成的“莒南1号”被评为全省15个出口花生品种之一,当年莒南县种植3000亩以上。县花生办公室还于同年从临沂地区农科所引进鲁花1号(新城早)在团林区李家村、许口区东官庄等地种植。1983年,莒南县种子站从海阳县调进1.5万千克海花1号进行推广。1985年,莒南县经作站、种子站从莱阳县种子公司调进2.5万千克双纪2号进行繁育。1986年,莒南县种子站从山东省花生研究所引进25千克鲁花9号进行繁育。
环境 土壤地貌:临沂市莒南县位于山东省的东南部,东西长50千米,南北长44千米,总面积1752平方千米,其中山地、丘陵占71%,平原占29%,耕地面积109万亩。全县地势、地貌复杂,山川、平洼皆有,河、库、汪、塘齐全。